文/罗华昌中医
古中医防未病,保民众大健康。图片
在临床实践中,阳强不倒并非单纯的阳盛之证,实则多由阴阳失衡、虚火扰动所致。现代人因生活方式改变,熬夜刷手机、过食海鲜生冷、手淫过度、性生活不节等现象普遍,这些不良习惯极易损耗肾中阴精。中医理论认为,肾主水藏精,肾水充足才能涵养肾阳,使阳气潜藏于肾水之中,维持阴阳平衡。当肾水亏虚,如同水源枯竭,无法制约肾阳,致使肾阳失于潜藏而上浮,形成虚火炎上之态,最终引发阳强不倒。
阳强不倒表象为阴茎异常勃起,本质却非真正阳盛,而是虚火扰动经络。患者除阴茎持续勃起外,常伴有咽干口燥、面红潮热、心烦失眠等上焦火热症状,同时可能出现腰膝酸软、下肢发凉等下焦虚寒表现,此乃典型上热下寒之象。虚火扰于下,宗筋受灼而亢奋;肺金之气因下焦阴阳失衡,无法正常肃降,难以引火下行,进而加重虚火之势,导致病情反复难愈。
若仅用黄柏、知母等苦寒之药,虽可暂时清泻虚火,使阴茎异常勃起迅速缓解,但苦寒易伤阳气,往往导致后续肾阳受损,出现性功能减退,甚至长期难以恢复,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。因此,调理阳强不倒需从调和阴阳、引火归元、滋补肾水着手,标本兼调。
基于上述理论,我拟定一方,由九味药组成:玄参 60 克、山茱萸 15 克、肉桂 1.5 克、麦冬 20 克、百合 15 克、牡丹皮 10 克、泽泻 10 克、茯苓 15 克、牛膝 12 克。方中玄参味甘苦咸,性寒质润,入肺、胃、肾经,既能清热凉血,又可滋阴降火、解毒散结,重用至 60 克,专泻肾中浮游之火,填补耗伤之阴液,犹如为干涸的肾水补充大量水源,制约上浮的虚火。山茱萸酸涩微温,补益肝肾且收敛固涩,辅助玄参滋补肾精,防止肾精外泄。
肉桂辛甘大热,少量使用能发挥引火归原之效,犹如向导,引导上浮虚火回归肾中命门,使其潜藏于肾水,恢复阴阳平衡,且与滋阴药配伍,可 “阳中求阴”,补阴而不碍阳。麦冬甘寒质润,入肺、心、胃经,养阴润肺、益胃生津、清心除烦;百合甘寒清润,主入肺心,润肺止咳、清心安神,二药合用,增强肺金肃降功能,引上炎之火下行,同时滋养肺阴。
牡丹皮苦辛微寒,入血分,清透阴分伏热,清泻肾中虚火,凉血散瘀,防止虚火煎熬血液致瘀血;泽泻甘寒,利水渗湿,使肾中多余水湿及虚火从小便排出,调和阴阳。茯苓甘淡平,健脾渗湿,既能助泽泻利湿,又可培补后天脾胃,以资气血生化之源。牛膝苦甘酸平,补肝肾、强筋骨,引药下行,使药力直达病所,且能导热下行,助虚火从小便而出。
诸药合用,共起滋肾降火、引火归元、调和阴阳之功。在临床应用时,可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灵活加减。若心烦失眠严重,加酸枣仁 15 克、远志 10 克宁心安神;若咽干口燥明显,增石斛 15 克、玉竹 15 克养阴生津。患者服用此方,可使肾水得补,虚火得降,肺金肃降功能恢复,从而缓解异常勃起症状,且不易损伤肾阳,为后续身体整体状态改善创造条件。但需明确,中医调理注重辨证论治,临床中务必结合患者舌象、脉象及其他伴随症状综合判断,制定个体化调理方案,方能取得理想效果。中医调理身体强调 “千人千方”,因个体体质、症状、病程各有差异,用药需精准加减。即便病症看似相同,实际效果也因人而异。因此,出现健康问题务必寻求专业中医面诊,通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。本文旨在科普知识,切不可盲目照搬方剂,唯有规范诊疗,才能收获理想调理效果。
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?公众号留言,我为你专业分析
亲爱的各位网友,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本公众号的关注。
在交流中,我发现不少朋友面对身体小状况时,不知如何应对,也不了解自身中医辩证类型,存在健康困惑。
现向大家说明: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健康问题,我会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,为大家做辩证分析。
但因网络交流限制,无法面对面详细诊断,所以我只能提供辩证思路,不能给出具体用药指导,望理解。
我会每天挑选并回答 几个网友的辩证问题,认真对待每一条留言并详细回复,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身体,树立正确健康观念。
本文内容原创,如有转载请标明 “转自中医罗华昌公众号”,侵权必究。最后,希望朋友们再关注《杏仁弘道》及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》两个公众号,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!
版|权|声|明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有保障的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