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原标题:深之蓝获评天津首批“猎豹企业”,深海科技尖兵助力海洋强国战略)
自主专利超400项、发明专利120余项,主编国家标准、产品远销70国,这家天津企业的水下机器人技术和制造能力正在为“海洋强国”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2025年4月,天津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《关于支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》,这份包含17条具体措施的重磅文件,勾勒出天津科技强市的清晰路径。政策开篇即明确目标:要“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”,构建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。
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提出发掘培育一批“科创属性强、发展模式新、成长速度快、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独角兽企业和市级猎豹企业”。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政策特别强调支持“深海装备”等未来空间领域的技术研发,对前沿未来技术研发给予支持。
这为深之蓝这样的深海科技企业提供了精准的政策支持。
深之蓝:深海科技的“天津标杆”
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,深之蓝的研发实验室彻夜通明。这家成立于2013年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,已悄然构建起覆盖海洋安全、海洋工程、应急救援、水利水电、海洋科考、海洋文旅六大领域的水下智能装备产品矩阵。
专利墙上的400多项专利,默默诉说着企业的创新历程。在行业有效专利排名中,深之蓝以52项专利位列全国第三,成为民营水下机器人企业的技术标杆。
2024年,由深之蓝主编的国家标准 GB/T 44594-2024《水下助推机器人通用技术要求》 正式发布,填补了国内该领域产品标准的空白。这项已于2025年4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,从设计源头规范了水下智能装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。
市场是对技术最好的检验。深之蓝水下缆控机器人、自主水下机器人、水下滑翔机等水下机器人产品参与众多国家重大项目的水下工作,在北极海洋科考、南水北调水利工程、海上风电场、海油平台检测项目、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水域应急保障任务、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水下搜寻救援任务中都展现出优异的能力。深之蓝Sublue的海洋文旅系列产品已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,累计销售超过15万台,在消费级水下助推器领域占据全球60%的市场份额。
2025年5月,企业再传捷报:“水下机器人的对接系统及方法”专利获得公开,这项提高水下机器人对接精度的核心技术,再次彰显企业的创新活力。
猎豹认证背后的国家战略深意
当前,我国正加速推进 “海洋强国”战略,作为深海科技的核心装备,水下机器人在海洋资源勘探、海洋环境监测、海洋安全保障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要 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”,深之蓝的发展模式正是这一要求的生动实践。
“猎豹企业计划将持续聚焦这类掌握‘独门绝技’、具备跃迁式发展潜力的科技尖兵。通过政策、资本、人才等要素的精准滴灌,助力它们从‘头豹’成长为‘群豹’,打造引领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。”深之蓝作为水下智能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,其技术突破对支撑国家经略海洋战略具有重要价值。
从天津到深海,新质生产力的蓝色征程
“获评‘猎豹企业’是对深之蓝坚持科技自主创新道路的肯定。”深之蓝创始人魏建仓表示,“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,持续加大研发投入,深耕水下人工智能、集群协同作业等深海科技前沿方向,开展“卡脖子”技术和前沿引领性技术攻关, 核心技术全栈自研,以更智能、更可靠、更全面自主化的水下智能装备解决方案,服务海洋强国建设,开拓万亿级水下经济新蓝海。”
企业的发展规划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:一方面持续突破水下高精度导航与通信、水下动力与能源、水下机器人系统总体、水下机器人先进制造等关键技术;另一方面加速推进水下机器人在海洋油气、海上风电、海洋科考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。在政策加持下,深之蓝搭建 “水下智能无人系统企业重点实验室”,并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等科研机构深化合作,构建 “基础研究-技术开发-产业应用”的创新链条。
深之蓝的成长轨迹,完美诠释了 ‘猎豹企业’的设计初衷——通过发现并培育一批具有爆发式增长潜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,带动整个产业链升级,最终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增长极。在水下智能装备战略新兴领域,天津已经抢占先机。深之蓝正成为天津培育新质生产力、深耕深海科技、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一张亮眼名片。
本文来源:财经报道网
有保障的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